我省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下一步将深化推广应用——
(资料图片)
引领企业注册数字“身份证”
如今,辽宁中镁高温材料有限公司的高层作运营决定时比以往更加果断。“所有环节都有数据支撑,自然底气足。”公司副总经理刘增明给出答案。
自从辽宁中镁与联联加(营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注册标识解析项目以来,辽宁中镁打通了下单、备货、生产、销售、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链条,刘增明不仅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情况一目了然,就连产品在客户那里的使用情况、库存情况也了然于心,并可通过追溯系统,准确预判市场变动。“通过标识解析项目,个别工段的能耗下降超过30%,成型工段成本下降60%,压砖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刘增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高频词,但对于其丰富内涵以及在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大多数人却并不知晓。
近日,在营口市召开的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星火·链网”推广应用现场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对标识解析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标识解析就相当于为物理世界的一切在数字世界中建立唯一、可信、安全的‘身份证’。有了‘身份’,不同领域的数据就有了互相认知的媒介,就可以‘相互往来’了。这些‘身份’认定后,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使用,这时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巨大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
标识解析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建设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由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5个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两个灾备节点组成,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2500亿个,服务企业超24万家;二级节点达281个,实现了31个省(区、市)和40个重点行业全覆盖。
“高速路”建好了,但“车流”不多
“辽宁在标识解析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比较领先,已成为北方区域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区块链融合创新发展的排头兵。”金键说。
近年来,我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星火·链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目前,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3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实现了14个城市及沈抚示范区全覆盖,涵盖装备制造、钢铁、纺织、医药等近40个细分行业,接入企业3938家,标识注册量达3.5亿、解析量达1.9亿,已形成供应链金融管理、产品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管控等典型应用案例,推动数字化转型作用逐步显现。
尽管我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但接入企业数量、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现在,‘高速公路’建好了,上面却少有‘车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家的观念有待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
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有效路径”
“推广,还是推广,要让企业尝到甜头。”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建设者、联联加(营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郎岩松提出解决方案。
这一观点与辽宁兴标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IO李春彬不谋而合。李春彬表示,目前,兴城泳装的生产规模不断加大,也遭遇了市场的恶性竞争。为了不让劣币驱逐良币,兴城号召龙头生产企业、电商销售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一同在兴标壹这个泳装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解析结点上注册,实现产品全产业链可追溯,真货还是假货,质量如何,一目了然。
在推广方面,金键建议,要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有效路径”。他表示:“可从龙头企业开始应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应用,最终形成集聚效应。从建设数字化工厂到建设数字化园区,再到建设数字化产业集群,最终建设数字城市,一步步地加强应用。”
建设良好的数字生态是专家、企业家对于标识解析应用的共同期盼。对此,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支持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积极探索标识与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加强标识解析与工业控制系统、工业APP等软硬件适配。
记者手记
数字转型从“头”开始
数字转型,大势所趋。然而,怎么转,如何转,却困扰着企业家们。
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星火·链网”推广应用现场会上,专家、服务商、标杆企业代表给出一致答案:数字转型要从“头”开始。
转换观念。数字转型不贵、不难,门槛也不高。企业可以逐步进行,不必一次性投入过多。并非需要企业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才行,转变可以从小地方开始。
丰富认知。包括标识解析、“星火·链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专业知识,转型企业需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能将所有转型的选择推给解决方案供应商,毕竟最了解自己的人是企业本身。
自我体检。数字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企业要梳理自身情况,并结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情况。专家建议企业,从自己容易改变的地方做起。可从降低能耗、优化工艺、提升质量、降低人力成本等比较容易见效的地方入手,从而坚定改造信心、降低升级成本。
在转型过程中,政府需与企业并肩而行,做好兴基建、搭平台、引活水、破壁垒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营造规格较高、成本较低的数字生态环境。
(辽宁日报记者 孙大卫)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